close

杭州民間河長張海清九年巡河風雨無阻

開欄的話:“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。”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,讓廣大黨員幹部更加堅定地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標,也點燃瞭之江兒女的奮鬥激情。新時代展現新作為,新春伊始,我省基層黨員幹部群眾迅速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;錢江兩岸,好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。本報今起推出新欄目《新時代的奮鬥者》,展現我省各行各業奮鬥者的新風貌新作為。

“無聲”的守護

杭州民間河長張海清九年巡河風雨無阻

本報記者江 帆劉 健通訊員方宵鴛

最美的風景是人。這句話,在錢塘江畔的杭州市江幹區得到瞭印證。

“錢塘江畔金江幹”,江幹區南連錢塘江,北接京杭大運河,水網密佈、河道縱橫,是名副其實的江南水鄉。幾年的水環境治理,讓轄區內的“黑臭河”變成清波碧流,兩岸違法建築換為依依楊柳、鬱鬱青草。“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怡,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致”,如今江幹人對當地的人居環境充滿自信。

2月28日一早,66歲的張海清提著一塊寫字板,騎上電瓶車,像往常一樣出門。他沿著丁橋二號港仔細轉瞭一圈,在“江幹愛河人”微信群裡寫下當天的巡河日志:“水質一切正常。”沒有行政編制,不拿1分錢報酬,這已經是張海清義務守護丁橋二號港的第1400天。2014年,杭州發出民間河長征集公告,號召大傢一起守護傢鄉河。張海清就是第一批報名的,之後他成為丁橋二號港的民間河長。退休在傢多年,他養過鳥、養過魚,也養過花,妻子張春花說他是個“三分鐘熱度”的人。但張海清發現,生活中最能帶給自己持久快樂的事情,就是每天早晨物流車隊管理一次、下午一次的巡河。

在被聘為民間河長一個月後,張海清突患喉癌,讓他無法再開口說話。隨身攜帶的這塊寫字板,成瞭他對外溝通交流的主要方式。於是,丁橋二號港附近總能看到一位提著寫字板的老人在巡河,從河面河岸到沿岸綠化,頭發已花白的張海清在巡查時卻精神抖擻。碰到有人在河裡電魚、洗衣服,他趕緊上前,靠著寫字板勸阻別人,雖是無聲的交流,卻能讓人心服口服。

事實上,張海清和治水的情緣早已結下。2009年,他搬到丁蘭街道美辰社區後珠辰秀傢園後,就跟自傢門口的東風港“杠上瞭”。彼時的江幹區正處於大發展時期,區內城郊接合部多,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時有發生。東風港當時就是一條名副其實的“黑臭河”,水體幾乎是靜止的,沿岸居民甚至不敢開窗。一看、二聞、三蹲點,張海清一趟趟地走,終於找到瞭原因。原來河道有個排水口,每天都會排出大量污水。他立即把這一情況反映到街道,街道隨後采取瞭措施,終於替附近居民解決瞭一個大難題。這些年,張海清提出瞭與河道相關的意見一百多條。即使是在不能開口的這兩年,他依舊寫下瞭30多個建議,涉及到水體流動性差、綠化受損、化肥農藥入河等影響水質的“老大難”問題。

在美辰社區副主任熊雲芳的印象中,張海清顯得有些特別。“別的居民來社區,大多反映個人問題、傢庭問題,隻有他,說的都是河。”這位“無聲”河長腳步勤,並不局限於丁橋二號港,一路巡到東風港、大農港、丁橋一號港,跑遍瞭丁蘭街道所有河道,手中的寫字板也已經換瞭11塊。這些辛勤付出,和他本人一樣默然無聲。

有時張海清巡河,還會帶著自己的兩個外孫女,教她們貨車gps定位gps車隊管理有關河道水質的小知識。兩個外孫女一個六歲、一個八歲,英文字母還沒背全就已經能流利地說出丁蘭街道每條河道的名稱,還會驕傲地跟同學們說:“外公是河長,我們是河小二。”每當這時候,張海清黝黑的臉上露出的笑,看起來特別甜。

妻子對他既生氣又心疼。過年前張海清身體不舒服,吃飯也沒有胃口,卻硬是沒落下一日兩次的巡河。妻子打趣說:“這是真把自己當鐵軍瞭!”張海清憋著氣,提起寫字板寫上:巡河每天都要堅持,一日也不能松懈!妻子口中的鐵軍可不止張海清一個人,江幹區的民間河長隊伍正越來越壯大。丁蘭大姐護河隊16名骨幹成員成瞭河長的“第二雙眼睛”;采荷街道新凱苑黨員先鋒護河隊除夕初一依舊堅持巡河護河;大學生志願者每日記錄圖文並茂的巡河日志……這些治水鐵軍中,年紀大的已經年過七旬,年齡最小的不過6歲。這些民間力量凝聚在一起,共同守護著全區52條河流、100多公裡河岸線。

隊伍壯大瞭,可張海清並沒有松懈。“民間河長”“河小二”是多瞭,垃圾分類監督工作卻剛剛起步。最近,他手臂上已經戴起瞭綠袖章,成為瞭小區裡第一批垃圾分類監督員。小區裡又多瞭一道風景線,時常能看到他提著寫字板,提醒鄰居采用正確的方法處理垃圾。他曾在寫字板上寫下這樣一句話:“我每天就兩件事,五水共治、垃圾分類,沒有別的愛好。”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uca204mo24 的頭像
    uca204mo24

    大天的推薦天地

    uca204mo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